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关考点

时间:2024/12/21 浏览次数:17

同学们,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又是一个热点,备考公务员的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图图带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同时,冷战阴云笼罩世界,“强权即公理”甚嚣尘上。刚刚获得独立的新生国家渴望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积极谋求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在此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发展过程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从而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

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1957年,毛泽东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定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贡献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五项原则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顺应国际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同时,强调国与国关系相互、平等的实践要求,凸显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

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2.新的时代答案

70年前,面对热战的惨痛浩劫和冷战的分裂对峙,那一代人为了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给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练习-1】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内容的是: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1955年4月17日,由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参加4月18日至24日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4月19日,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作了讲话和补充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练习-2】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与印尼于1953年首次提出的

B. 邓小平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70年后,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印两国提出的,而不是中国与印尼。A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